优大网

分类存档: 开发 ( 1 / 8)

五大优秀的数据库设计工具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环境,为了能够满足有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等要求,需要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来建立数据库及其对应系统。数据库设计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数据库领域内,通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是把软件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以实现方便、及时地存储、维护和检索等功能,是软件系统开发和建设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数据库设计往往比较复杂,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

数据库的设计离不开数据库工具的使用,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五款优秀好用的数据库设计软件吧。

1、数据库设计工具——思迈特软件Smartbi

Smartbi能打通各类数据源,丰富的数据连接能力能够从各种数据源中抓取数据进行分析,除了支持大家常用的oracle、sqlserver、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各种主流大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多维数据库、本地文件如:excel、txt、csv。另外还支持自定义编写接口的java数据源。

Smartbi为用户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数据获取能力,一方面继承了需要掌握sql和存储过程等倾向于技术人员的传统数据集,如有:SQL数据集、原生SQL数据集、Java数据集、存储过程数据集、多维数据集。另外也具备可视化界面让业务人员也能实现数据准备,如:自助数据集、透视分析数据集、即席查询数据集、可视化查询数据集。

2、数据库设计工具——DbVisualizer

DbVisualizer集成了一个易用的界面。用户可以用它来浏览复杂的架构和编辑数据。使用户可以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的实例、整体安全性、以及会话存储。此外,用户还可以计划和执行各种针对Oracle、MySQL、PostgreSQL和SQL Server的操作。

3、数据库设计工具——Vertabelo

作为一款在线的数据库设计工具,团队成员既可以通过Vertabelo轻松地在项目上开展协作,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团队成员共享访问的各种权限。目前,Vertabelo提供三种不同的访问级别:所有者、编辑者和查看者。

4、数据库设计工具——DbSchema

DbSchema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可简化数据库的设计。它能够为管理大型数据库提供友好的界面布局,以便用户更专注于数据库的特定功能。

如下图所示,DbSchema界面能够让用户自由地浏览各种视图,在布局中拖放表格,或通过双击的方式来编辑表格中的数据。

5、数据库设计工具——Toad Data Modeler

作为一款数据库建模工具,Toad Data Modeler使用到了自动化且直观的工作流程,并且内置了专业的知识库。随着时间的推移,Toad建立了一个大型开发者社区,并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数据库方案。Toad集成了一套用户界面,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现有的数据库和对应的表之间的关系,进而创建各种逻辑和物理的数据模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30513497209645&wfr=spider&for=pc

office文件所对应的的 Content-type类型

摘自:https://www.jianshu.com/p/4b09c260f9b2

单点登录怎么实现?

一、单点登录简介

假设一个场景:公司内部有财务、OA、订单服务等各类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员工张三对这些系统有操作权限,如果张三想要登录某个系统进行业务操作,那么他需要输入相应的账号与密码。想象一下,当公司内部有 100 个应用系统,张三是不是要输入 100 次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然后分别才能进行业务操作呢?显然这是很不好的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这样的机制:张三只要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功登录后,他就可以访问财务系统、OA 系统、订单服务等系统。这就是单点登录。

1

单点登录的英文全称是 Single Sign On,简称是 SSO。它的意思是说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在个人权限范围内,访问所有相互信任应用的功能模块,不管整个应用群的内部有多么复杂,对用户而言,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用户访问 Web 系统的整个应用群与访问单个系统一样,登录和注销分别只要一次就够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登录了百度网页之后,点击跳转到百度贴吧,这时可以发现你已经自动登录了百度贴吧。

二、我们的技术实现
2.5

SSO 的技术实现要想做好并不容易,我们认为需求优先级应该先是单点登录和单点注销功能,然后是应用接入的门槛,最后是数据安全性,安全性对于 SSO 也非常重要。SSO 的核心是认证中心,但要实现用户一次登录,到处访问的效果,技术实现需要建立在用户系统、认证中心、权限系统、企业门户的基础上,各职责如下:

  • 用户系统:负责用户名、密码等帐户信息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启用、停用用户帐号,同时为认证中心提供对用户名和密码的校验。
  • 认证中心:负责凭证 token 的生成、加密、颁发、验证、销毁、登入 Login、登出 Logout。用户只有拥有凭证并验证通过才能访问企业门户。
  • 权限系统:负责角色管理、资源设置、授权设置、鉴定权限,具体实现可参考 RBAC。权限系统可为企业门户提供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导航。
  • 企业门户:作为应用系统的集成门户 (Portal),集成了多个应用系统的功能,为用户提供链接导航、用户信息和登出功能等。
 2.1、服务端功能实现
  • 登录认证:接收登录帐号信息,让用户系统验证用户的登录信息。
  • 凭证生成:创建授权凭证 token,生成的凭证一般包含用户帐号信息、过期时间等信息,它是一串加密的字符串,加密算法如 AES{凭证明文 +MD5 加信息},可采用 JWT 标准。
  • 凭证颁发:与 SSO 客户端通信,发送凭证给 SSO 客户端。
  • 凭证验证:接收并校验来自 SSO 客户端的凭证有效性,凭证验证包括算法验证和数据验证。
  • 凭证销毁与登出:接收来自 SSO 客户端的登出请求,记录并销毁凭证,跳转至登录页面。
 2.2、客户端功能实现
  • 1、请求拦截:拦截应用未登录请求,跳转至登录页面。
  • 2、获取凭证:接收并存储由 SSO 服务端发来的凭证,凭证存储的方式有 Cookie、Session、网址传参、Header 等。
  • 3、提交凭证验证:与 SSO 服务端通信,发出校验凭证有效性的请求。
  • 4、获取用户权限:获取该凭证的用户权限,并返回受保护资源给用户。
  • 5、凭证销毁与登出:销毁本地会话,然后跳转至登出页面。
 2.3、用户单点登录流程
3
  • 登录: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发送至认证中心,然后认证中心调用用户系统来验证登录信息。
  • 生成并颁发凭证:通过登录信息的验证后,认证中心创建授权凭证 token,然后把这个授权凭证 token 返回给 SSO 客户端。SSO 客户端拿到这个 token,进行存储。在后续请求中,在 HTTP 请求数据中都得加上这个 token。
  • 凭证验证:SSO 客户端发送凭证 token 给认证中心,认证中心校验这个 token 的有效性。凭证验证有算法验证和数据验证,算法验证可在 SSO 客户端完成。
 2.4、用户访问流程和单点注销

4

以上是用户的访问流程,如果用户没有有效的凭证,认证中心将强制用户进入登录流程。对于单点注销,用户如果注销了应用群内的其中一个应用,那么全局 token 也会被销毁,应用群内的所有应用将不能再被访问。

 2.5、具体接入与集成
2.5

我们的应用接入与集成具体如下:

  • 1、用户系统:接入国内机票平台的用户系统,负责登录认证。
  • 2、权限系统:接入国内机票平台的权限系统。
  • 3、认证中心:负责生成并颁发凭证、销毁凭证,改造国内机票平台的登入、登出。
  • 4、凭证验证:在国内机票、国际机票应用系统中调用 SSO 客户端组件实现凭证的验证。
  • 5、企业门户:由国内机票平台、国际机票平台承担。
三、JWT 标准
3.0

JSON Web Token (JWT)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token 格式,是为了在网络应用环境间传递声明而执行的一种基于 JSON 的开放标准(RFC 7519)。该 token 设计紧凑且安全,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站点的单点登录、API 网关等场景。JWT 的声明一般被用来在身份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间传递被认证的用户身份信息,以便于从资源服务器获取资源,也可以增加一些额外的其它业务逻辑所必须的声明信息。该 token 也可直接被用于认证,也可被加密。JWT 信息体由 3 部分构成:头 Header+ 载荷 Payload+ 签名 Signature,具体优点如下:

  • JWT 支持多种语言,C#、Java、JavaScript、Node.js、PHP 等很多语言都可以使用。
  • JWT 可以自身存储一些和业务逻辑有关的所必要的非敏感信息,因为有了 Payload 部分。
  • 利于传输,因为 JWT 的构成非常简单,字节占用很小。
  • 不需要在服务端保存会话信息,不仅省去服务端资源开销,而且使得应用易于扩展。
作者介绍

杨丽,拥有多年互联网应用系统研发经验,曾就职于古大集团,现任职中青易游的系统架构师,主要负责公司研发中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以及新技术积累和培训。现阶段主要关注开源软件、软件架构、微服务以及大数据。

张辉清,10 多年的 IT 老兵,先后担任携程架构师、古大集团首席架构、中青易游 CTO 等职务,主导过两家公司的技术架构升级改造工作。现关注架构与工程效率,技术与业务的匹配与融合,技术价值与创新。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g1ODcwMw==&mid=2247487340&idx=1&sn=4063fdba487a860b8a576332c1ea3eb8&chksm=96c9b90ca1be301a985edbc1c2e340bdaf748364231636a33857233263ccdb847204451aae6b#rd

使用nginx lua实现网站统计中的数据收集

摘要: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是网站站长和运营人员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比较常用的有谷歌分析、百度统计和腾讯分析等等。所有这些统计分析工具的第一步都是网站访问数据的收集。目前主流的数据收集方式基本都是基于javascript的。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是网站站长和运营人员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比较常用的有谷歌分析百度统计腾讯分析等等。所有这些统计分析工具的第一步都是网站访问数据的收集。目前主流的数据收集方式基本都是基于javascript的。本文将简要分析这种数据收集的原理,并一步一步实际搭建一个实际的数据收集系统。

数据收集原理分析

简单来说,网站统计分析工具需要收集到用户浏览目标网站的行为(如打开某网页、点击某按钮、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等)及行为附加数据(如某下单行为产生的订单金额等)。早期的网站统计往往只收集一种用户行为:页面的打开。而后用户在页面中的行为均无法收集。这种收集策略能满足基本的流量分析、来源分析、内容分析及访客属性等常用分析视角,但是,随着ajax技术的广泛使用及电子商务网站对于电子商务目标的统计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传统的收集策略已经显得力不能及。

后来,Google在其产品谷歌分析中创新性的引入了可定制的数据收集脚本,用户通过谷歌分析定义好的可扩展接口,只需编写少量的javascript代码就可以实现自定义事件和自定义指标的跟踪和分析。目前百度统计、搜狗分析等产品均照搬了谷歌分析的模式。

其实说起来两种数据收集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是一致的,只是后一种通过javascript收集到了更多的信息。下面看一下现在各种网站统计工具的数据收集基本原理。

流程概览

首先通过一幅图总体看一下数据收集的基本流程。

图1. 网站统计数据收集基本流程

首先,用户的行为会触发浏览器对被统计页面的一个http请求,这里姑且先认为行为就是打开网页。当网页被打开,页面中的埋点javascript片段会被执行,用过相关工具的朋友应该知道,一般网站统计工具都会要求用户在网页中加入一小段javascript代码,这个代码片段一般会动态创建一个script标签,并将src指向一个单独的js文件,此时这个单独的js文件(图1中绿色节点)会被浏览器请求到并执行,这个js往往就是真正的数据收集脚本。数据收集完成后,js会请求一个后端的数据收集脚本(图1中的backend),这个脚本一般是一个伪装成图片的动态脚本程序,可能由php、python或其它服务端语言编写,js会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http参数的方式传递给后端脚本,后端脚本解析参数并按固定格式记录到访问日志,同时可能会在http响应中给客户端种植一些用于追踪的cookie。

上面是一个数据收集的大概流程,下面以谷歌分析为例,对每一个阶段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分析。

埋点脚本执行阶段

若要使用谷歌分析(以下简称GA),需要在页面中插入一段它提供的javascript片段,这个片段往往被称为埋点代码。下面是我的博客中所放置的谷歌分析埋点代码截图:

图2. 谷歌分析埋点代码

其中_gaq是GA的的全局数组,用于放置各种配置,其中每一条配置的格式为:

  1. _gaq.push([‘Action’, ‘param1’, ‘param2’, …]);

Action指定配置动作,后面是相关的参数列表。GA给的默认埋点代码会给出两条预置配置,_setAccount用于设置网站标识ID,这个标识ID是在注册GA时分配的。_trackPageview告诉GA跟踪一次页面访问。更多配置请参考: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nalytics/devguides/collection/gajs/。实际上,这个_gaq是被当做一个FIFO队列来用的,配置代码不必出现在埋点代码之前,具体请参考上述链接的说明。

就本文来说,_gaq的机制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匿名函数的代码,这才是埋点代码真正要做的。这段代码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入一个外部的js文件(ga.js),方式是通过document.createElement方法创建一个script并根据协议(http或https)将src指向对应的ga.js,最后将这个element插入页面的dom树上。

注意ga.async = true的意思是异步调用外部js文件,即不阻塞浏览器的解析,待外部js下载完成后异步执行。这个属性是HTML5新引入的。

数据收集脚本执行阶段

数据收集脚本(ga.js)被请求后会被执行,这个脚本一般要做如下几件事:

1、通过浏览器内置javascript对象收集信息,如页面title(通过document.title)、referrer(上一跳url,通过document.referrer)、用户显示器分辨率(通过windows.screen)、cookie信息(通过document.cookie)等等一些信息。

2、解析_gaq收集配置信息。这里面可能会包括用户自定义的事件跟踪、业务数据(如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编号等)等。

3、将上面两步收集的数据按预定义格式解析并拼接。

4、请求一个后端脚本,将信息放在http request参数中携带给后端脚本。

这里唯一的问题是步骤4,javascript请求后端脚本常用的方法是ajax,但是ajax是不能跨域请求的。这里ga.js在被统计网站的域内执行,而后端脚本在另外的域(GA的后端统计脚本是http://www.google-analytics.com/__utm.gif),ajax行不通。一种通用的方法是js脚本创建一个Image对象,将Image对象的src属性指向后端脚本并携带参数,此时即实现了跨域请求后端。这也是后端脚本为什么通常伪装成gif文件的原因。通过http抓包可以看到ga.js对__utm.gif的请求:

图3. 后端脚本请求的http包

可以看到ga.js在请求__utm.gif时带了很多信息,例如utmsr=1280×1024是屏幕分辨率,utmac=UA-35712773-1是_gaq中解析出的我的GA标识ID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__utm.gif未必只会在埋点代码执行时被请求,如果用_trackEvent配置了事件跟踪,则在事件发生时也会请求这个脚本。

由于ga.js经过了压缩和混淆,可读性很差,我们就不分析了,具体后面实现阶段我会实现一个功能类似的脚本。

后端脚本执行阶段

GA的__utm.gif是一个伪装成gif的脚本。这种后端脚本一般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

1、解析http请求参数的到信息。

2、从服务器(WebServer)中获取一些客户端无法获取的信息,如访客ip等。

3、将信息按格式写入log。

5、生成一副1×1的空gif图片作为响应内容并将响应头的Content-type设为image/gif。

5、在响应头中通过Set-cookie设置一些需要的cookie信息。

之所以要设置cookie是因为如果要跟踪唯一访客,通常做法是如果在请求时发现客户端没有指定的跟踪cookie,则根据规则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cookie并种植给用户,否则Set-cookie中放置获取到的跟踪cookie以保持同一用户cookie不变(见图4)。

图4. 通过cookie跟踪唯一用户的原理

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完美的(例如用户清掉cookie或更换浏览器会被认为是两个用户),但是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手段。注意,如果没有跨站跟踪同一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js将cookie种植在被统计站点的域下(GA是这么做的),如果要全网统一定位,则通过后端脚本种植在服务端域下(我们待会的实现会这么做)。

系统的设计实现

根据上述原理,我自己搭建了一个访问日志收集系统。总体来说,搭建这个系统要做如下的事:

图5. 访问数据收集系统工作分解

下面详述每一步的实现。我将这个系统叫做MyAnalytics。

确定收集的信息

为了简单起见,我不打算实现GA的完整数据收集模型,而是收集以下信息。

名称 途径 备注
访问时间 web server Nginx $msec
IP web server Nginx $remote_addr
域名 javascript document.domain
URL javascript document.URL
页面标题 javascript document.title
分辨率 javascript window.screen.height & width
颜色深度 javascript window.screen.colorDepth
Referrer javascript document.referrer
浏览客户端 web server Nginx $http_user_agent
客户端语言 javascript navigator.language
访客标识 cookie
网站标识 javascript 自定义对象

埋点代码

埋点代码我将借鉴GA的模式,但是目前不会将配置对象作为一个FIFO队列用。一个埋点代码的模板如下:

  1.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DATA[
  2. var _maq = _maq || []; _maq.push([‘_setAccount’, ‘网站标识’]); (function() { var ma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ma.type = ‘text/javascript’; ma.async = true; ma.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analytics’ : ‘http://analytics’) + ‘.codinglabs.org/ma.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ma, s); })();
  3. // ]]></script>

这里我启用了二级域名analytics.codinglabs.org,统计脚本的名称为ma.js。当然这里有一点小问题,因为我并没有https的服务器,所以如果一个https站点部署了代码会有问题,不过这里我们先忽略吧。

前端统计脚本

我写了一个不是很完善但能完成基本工作的统计脚本ma.js:

  1. (function () {
  2. var params = {};
  3. //Document对象数据
  4. if(document) {
  5. params.domain = document.domain || ”;
  6. params.url = document.URL || ”;
  7. params.title = document.title || ”;
  8. params.referrer = document.referrer || ”;
  9. }
  10. //Window对象数据
  11. if(window &amp;&amp; window.screen) {
  12. params.sh = window.screen.height || 0;
  13. params.sw = window.screen.width || 0;
  14. params.cd = window.screen.colorDepth || 0;
  15. }
  16. //navigator对象数据
  17. if(navigator) {
  18. params.lang = navigator.language || ”;
  19. }
  20. //解析_maq配置
  21. if(_maq) {
  22. for(var i in _maq) {
  23. switch(_maq[i][0]) {
  24. case ‘_setAccount’:
  25. params.account = _maq[i][1];
  26. break;
  27. default:
  28. break;
  29. }
  30. }
  31. }
  32. //拼接参数串
  33. var args = ”;
  34. for(var i in params) {
  35. if(args != ”) {
  36. args += ‘&amp;’;
  37. }
  38. args += i + ‘=’ + encodeURIComponent(params[i]);
  39. }
  40. //通过Image对象请求后端脚本
  41. var img = new Image(1, 1);
  42. img.src = ‘http://analytics.codinglabs.org/1.gif?’ + args;
  43. })();

整个脚本放在匿名函数里,确保不会污染全局环境。功能在原理一节已经说明,不再赘述。其中1.gif是后端脚本。

日志格式

日志采用每行一条记录的方式,采用不可见字符^A(ascii码0x01,Linux下可通过ctrl + v ctrl + a输入,下文均用“^A”表示不可见字符0x01),具体格式如下:

时间^AIP^A域名^AURL^A页面标题^AReferrer^A分辨率高^A分辨率宽^A颜色深度^A语言^A客户端信息^A用户标识^A网站标识

后端脚本

为了简单和效率考虑,我打算直接使用nginx的access_log做日志收集,不过有个问题就是nginx配置本身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选用了OpenResty做这个事情。OpenResty是一个基于Nginx扩展出的高性能应用开发平台,内部集成了诸多有用的模块,其中的核心是通过ngx_lua模块集成了Lua,从而在nginx配置文件中可以通过Lua来表述业务。关于这个平台我这里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其官方网站http://openresty.org/,或者这里有其作者章亦春(agentzh)做的一个非常有爱的介绍OpenResty的slide:http://agentzh.org/misc/slides/ngx-openresty-ecosystem/,关于ngx_lua可以参考:https://github.com/chaoslawful/lua-nginx-module

首先,需要在nginx的配置文件中定义日志格式:

  1. log_format tick “$msec^A$remote_addr^A$u_domain^A$u_url^A$u_title^A$u_referrer^A$u_sh^A$u_sw^A$u_cd^A$u_lang^A$http_user_agent^A$u_utrace^A$u_account”;

注意这里以u_开头的是我们待会会自己定义的变量,其它的是nginx内置变量。

然后是核心的两个location:

  1. location /1.gif {
  2. #伪装成gif文件
  3. default_type image/gif;
  4. #本身关闭access_log,通过subrequest记录log
  5. access_log off;
  6. access_by_lua ”
  7. — 用户跟踪cookie名为__utrace
  8. local uid = ngx.var.cookie___utrace
  9. if not uid then
  10. — 如果没有则生成一个跟踪cookie,算法为md5(时间戳+IP+客户端信息)
  11. uid = ngx.md5(ngx.now() .. ngx.var.remote_addr .. ngx.var.http_user_agent)
  12. end
  13. ngx.header[‘Set-Cookie’] = {‘__utrace=’ .. uid .. ‘; path=/’}
  14. if ngx.var.arg_domain then
  15. — 通过subrequest到/i-log记录日志,将参数和用户跟踪cookie带过去
  16. ngx.location.capture(‘/i-log?’ .. ngx.var.args .. ‘&utrace=’ .. uid)
  17. end
  18. “;
  19. #此请求不缓存
  20. add_header Expires “Fri, 01 Jan 1980 00:00:00 GMT”;
  21. add_header Pragma “no-cache”;
  22.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max-age=0, must-revalidate”;
  23. #返回一个1×1的空gif图片
  24. empty_gif;
  25. }
  26. location /i-log {
  27. #内部location,不允许外部直接访问
  28. internal;
  29. #设置变量,注意需要unescape
  30. set_unescape_uri $u_domain $arg_domain;
  31. set_unescape_uri $u_url $arg_url;
  32. set_unescape_uri $u_title $arg_title;
  33. set_unescape_uri $u_referrer $arg_referrer;
  34. set_unescape_uri $u_sh $arg_sh;
  35. set_unescape_uri $u_sw $arg_sw;
  36. set_unescape_uri $u_cd $arg_cd;
  37. set_unescape_uri $u_lang $arg_lang;
  38. set_unescape_uri $u_utrace $arg_utrace;
  39. set_unescape_uri $u_account $arg_account;
  40. #打开日志
  41. log_subrequest on;
  42. #记录日志到ma.log,实际应用中最好加buffer,格式为tick
  43. access_log /path/to/logs/directory/ma.log tick;
  44. #输出空字符串
  45. echo ”;
  46. }

要完全解释这段脚本的每一个细节有点超出本文的范围,而且用到了诸多第三方ngxin模块(全都包含在OpenResty中了),重点的地方我都用注释标出来了,可以不用完全理解每一行的意义,只要大约知道这个配置完成了我们在原理一节提到的后端逻辑就可以了。

日志轮转

真正的日志收集系统访问日志会非常多,时间一长文件变得很大,而且日志放在一个文件不便于管理。所以通常要按时间段将日志切分,例如每天或每小时切分一个日志。我这里为了效果明显,每一小时切分一个日志。我是通过crontab定时调用一个shell脚本实现的,shell脚本如下:

  1. _prefix=”/path/to/nginx”
  2. time=`date +%Y%m%d%H`
  3. mv ${_prefix}/logs/ma.log ${_prefix}/logs/ma/ma-${time}.log
  4. kill -USR1 `cat ${_prefix}/logs/nginx.pid`

这个脚本将ma.log移动到指定文件夹并重命名为ma-{yyyymmddhh}.log,然后向nginx发送USR1信号令其重新打开日志文件。

然后再/etc/crontab里加入一行:

  1. 59 * * * * root /path/to/directory/rotatelog.sh

在每个小时的59分启动这个脚本进行日志轮转操作。

测试

下面可以测试这个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了。我昨天就在我的博客中埋了相关的点,通过http抓包可以看到ma.js和1.gif已经被正确请求:

图6. http包分析ma.js和1.gif的请求

同时可以看一下1.gif的请求参数:

图7. 1.gif的请求参数

相关信息确实也放在了请求参数中。

然后我tail打开日志文件,然后刷新一下页面,因为没有设access log buffer, 我立即得到了一条新日志:

  1. 1351060731.360^A0.0.0.0^Awww.codinglabs.org^Ahttp://www.codinglabs.org/^ACodingLabs^A^A1024^A1280^A24^Azh-CN^A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8_2) AppleWebKit/537.4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2.0.1229.94 Safari/537.4^A4d612be64366768d32e623d594e82678^AU-1-1

注意实际上原日志中的^A是不可见的,这里我用可见的^A替换为方便阅读,另外IP由于涉及隐私我替换为了0.0.0.0。

看一眼日志轮转目录,由于我之前已经埋了点,所以已经生成了很多轮转文件:

图8. 轮转日志

关于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开发可以大致理解一个网站统计的日志收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有了这些日志,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了。本文只注重日志收集,所以不会写太多关于分析的东西。

注意,原始日志最好尽量多的保留信息而不要做过多过滤和处理。例如上面的MyAnalytics保留了毫秒级时间戳而不是格式化后的时间,时间的格式化是后面的系统做的事而不是日志收集系统的责任。后面的系统根据原始日志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例如通过IP库可以定位访问者的地域、user agent中可以得到访问者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信息,再结合复杂的分析模型,就可以做流量、来源、访客、地域、路径等分析了。当然,一般不会直接对原始日志分析,而是会将其清洗格式化后转存到其它地方,如MySQL或HBase中再做分析。

分析部分的工作有很多开源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用,例如实时分析可以使用Storm,而离线分析可以使用Hadoop。当然,在日志比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shell命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例如,下面三条命令可以分别得出我的博客在今天上午8点到9点的访问量(PV),访客数(UV)和独立IP数(IP):

  1. awk -F^A ‘{print $1}’ ma-2012102409.log | wc -l
  2. awk -F^A ‘{print $12}’ ma-2012102409.log | uniq | wc -l
  3. awk -F^A ‘{print $2}’ ma-2012102409.log | uniq | wc -l

其它好玩的东西朋友们可以慢慢挖掘。

参考

GA的开发者文档: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nalytics/devguides/collection/gajs/

一篇关于实现nginx收日志的文章:http://blog.linezing.com/2011/11/%E4%BD%BF%E7%94%A8nginx%E8%AE%B0%E6%97%A5%E5%BF%97

关于Nginx可以参考:http://wiki.nginx.org/Main

OpenResty的官方网站为:http://openresty.org

ngx_lua模块可参考:https://github.com/chaoslawful/lua-nginx-module

本文http抓包使用Chrome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绘制思维导图使用Xmind,流程和结构图使用Tikz PGF
转自:http://blog.codinglabs.org/articles/how-web-analytics-data-collection-system-work.html

一文总结学习 Python 的 14 张思维导图

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78248699

本文主要涵盖了 Python 编程的核心知识(暂不包括标准库及第三方库)。

按顺序依次展示了以下内容的一系列思维导图:基础知识,数据类型(数字,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条件&循环,文件对象,错误&异常,函数,模块,面向对象编程。

14 张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数据类型

序列

字符串

列表 & 元组

字典 & 集合

条件 & 循环

文件对象

错误 & 异常

函数

模块

面向对象编程

作者:ZY,来源:ZOE | 数林觅风 ,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6个编写优质干净代码的技巧

原文:6 Simple Tips on How to Start Writing Clean Code
作者:Alex Devero
译者:Teixeira10

【译者注】作为一名开发者,编写一手干净的代码很重要,所以在本文中作者先列举出编写干净代码的一些好处,再提出6个技巧用于编写干净代码,供开发者进行参考学习。
以下为译文:

编写干净的代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尝试不同的技巧和实践。问题是,在这个问题上有太多的实践和技巧,因此开发人员很难进行选择,所以要把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在本文中,将首先讨论编写干净代码的一些好处,然后将讨论6个技巧或者实践,用于编写最常用的干净代码。

以下是目录内容:

编写干净代码的好处
1. 更容易开始和继续一个项目
2.有利于团队新员工培训
3.更容易遵循编码模式

写干净代码的技巧
1.编写可读的代码
2.为变量、函数和方法使用有意义的名称
3.让每个函数或方法只执行一个任务
4.使用注释来解释代码
5.保持代码风格一致性
6.定期检查你的代码

关于编写干净代码的一些想法

写干净代码的好处

先来了解编写干净代码的一些好处。其中一个主要好处是,干净的代码可以减少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和理解代码的时间。凌乱的代码会减慢任何开发人员的速度,使开发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代码越混乱,开发人员就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它,这样才能使用这些代码。而且,如果代码太乱,开发人员可能会决定停止阅读这些代码,并自己从头开始编写。

1.更容易开始和继续一个项目
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回到了之前的一个项目,也许在这段时间是一位客户联系我们去做了另一项工作。现在,想象一下,那时如果没有编写干净的代码,那么在第一眼看到代码之后,该是有多糟糕和混乱。而且,也可以知道从当初离开的地方开始编码有多困难。

因此,现在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项目上,因为我们需要理解之前编写的代码。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从一开始就编写干净的代码,然而现在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而且,旧代码是如此混乱和糟糕,以至于我们可能决定从头开始。客户听到这些消息后可能不会高兴。

另一方面,干净的代码通常就没有这个问题。假设前面的例子是相反的情况,以前的代码是干净和优雅的,那么理解它需要多长时间?也许只需要读几分钟的代码就能理解所有的工作原理,而且我们可能已经开始编写一段时间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花的精力将明显小于第一个案例,同时,客户也不会太在意。

这是编写干净代码的第一个好处,而且,这不仅适用于自己的项目,也适用于其他开发人员的工作。干净的代码可以更快地启动工作,任何人都不需要花费数小时来研究代码,相反,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工作。

2.有利于团队新员工培训
编写干净代码的另一个好处与第一个好处是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更快地使用代码。假设我们需要雇佣一个开发人员,那么她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理解代码并学会使用它呢?当然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我们的代码很乱,写得很差,她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代码。另一方面,如果代码干净、易读、简单易懂,她将能够更快地开始她的工作。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个问题,因为其他开发人员可以帮助她。当然这是正确的,但是帮助只应该花很短的时间,是两三次或者一两天,而并不应该是两三个星期。所以,决定雇佣另一个开发人员的目的,是来加速我们的工作,而不是减慢速度,也不是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她学会使用代码。

当我们努力写出干净的代码时,其他人就会向我们学习,也就更容易跟着写出干净的代码。当然,仍然需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帮助每个新开发人员了解和理解代码。当然,我的意思是几天,而不是几周。此外,干净的代码将帮助团队带来更多的开发人员,并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代码。简单地说,代码越简洁就越容易解释,误解也就越少。

3.更容易遵循编码模式
有一件事需要记住,理解和学习如何使用代码是一回事。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同时还需要确保开发人员能够愿意遵循我们的编码模式。当然,使用干净的代码比混乱的代码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团队不仅想要编写干净的代码,而且还一直保持这种模式,这也是需要长期思考的。

另外,如果开发人员不遵循当前的编码模式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通常可以自行解决。假设有一群人在同一个代码基础上工作,其中一个人开始偏离标准样式。然后,团队的其他成员将推动这个开发人员遵循标准。她会接受建议,因为她不想离开这个团队。

还有一种情况,开发人员会说服团队的其他人采纳并遵循自己的编码模式。如果开发人员提出的编码模式更干净,并且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这当然是件好事。的确,编写和保持干净的代码并不意味着应该忽略任何改进它的机会,我认为应该始终对目前的做法保持可改进的态度,并努力寻找改进的机会。

因此,如果一个开发人员偏离了当前的模式,同时她的模式也更好,那么我们做出改变也许会更合适。所以在尝试其他模式之前,不应该忽视其他人的编码实践,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寻找改进的余地。最后,第三种情况。开发人员决定既不采用我们的实践,也不说服我们采用她的实践。因为她将决定离开团队。

写干净代码的技巧

现在除了讨论编写干净代码的好处,也是时候学习一些技巧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了。正如将在以下看到的,干净的代码包含并遵循着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使代码更干净、易读、更易于理解、更简单。当然没有必要实施所有的方法,实施并遵循一两项措施就足以带来积极的结果。

1.编写可读的代码
的确,所写的代码将会机器解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忽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因为在将来总会有另一个人会使用我们写的代码。即使让别人无法访问我们的代码,但我们自己也可能在将来又重新拾起这些代码。出于这些原因,让代码便于阅读和理解是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的。那么如何实现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空格。在发布代码之前,可以缩减代码,但是没有必要让代码看起来很小型化。相反,可以使用缩进、换行和空行来使代码结构更具可读性。当决定采用这种方式时,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就会显著提高。然后,看着代码就可以更容易理解它了。来看两个简单的例子。
代码:

// Bad
const userData=[{userId: 1, userName: 'Anthony Johnson', memberSince: '08-01-2017', fluentIn: [ 'English', 'Greek', 'Russian']},{userId: 2, userName: 'Alice Stevens', memberSince: '02-11-2016', fluentIn: [ 'English', 'French', 'German']},{userId: 3, userName: 'Bradley Stark', memberSince: '29-08-2013', fluentIn: [ 'Czech', 'English', 'Polish']},{userId: 4, userName: 'Hirohiro Matumoto', memberSince: '08-05-2015', fluentIn: [ 'Chinese', 'English', 'German', 'Japanese']}];

// Better
const userData = [
  {
    userId: 1,
    userName: 'Anthony Johnson',
    memberSince: '08-01-2017',
    fluentIn: [
      'English',
      'Greek',
      'Russian'
    ]
  }, {
    userId: 2,
    userName: 'Alice Stevens',
    memberSince: '02-11-2016',
    fluentIn: [
      'English',
      'French',
      'German'
    ]
  }, {
    userId: 3,
    userName: 'Bradley Stark',
    memberSince: '29-08-2013',
    fluentIn: [
      'Czech',
      'English',
      'Polish'
    ]
  }, {
    userId: 4,
    userName: 'Hirohiro Matumoto',
    memberSince: '08-05-2015',
    fluentIn: [
      'Chinese',
      'English',
      'German',
      'Japanese'
    ]
  }
];

代码:

// Bad
class CarouselLeftArrow extends Component{render(){return ( <a href="#" className="carousel__arrow carousel__arrow--left" onClick={this.props.onClick}> <span className="fa fa-2x fa-angle-left"/> </a> );}};

// Better
class CarouselLeftArrow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a
        href="#"
        className="carousel__arrow carousel__arrow--left"
        onClick={this.props.onClick}
      >
        <span className="fa fa-2x fa-angle-left" />
      </a>
    );
  }
};

2.为变量、函数和方法使用有意义的名称
来看一看第二个技巧,它将帮助我们编写可理解和干净的代码。这个技巧是关于变量、函数和方法的有意义的名称。“有意义的”是什么意思?有意义的名字是描述性足够多的名字,而不仅仅是编写者自己才能够理解的变量、函数或方法。换句话说,名称本身应该根据变量、函数或方法的内容和使用方式来定义。
代码:

// Bad
const fnm = ‘Tom’;
const lnm = ‘Hanks’
const x = 31;
const l = lstnm.length;
const boo = false;
const curr = true;
const sfn = ‘Remember the name’;
const dbl = [‘1984’, ‘1987’, ‘1989’, ‘1991’].map((i) => {
  return i * 2;
});

// Better
const firstName = ‘Tom’;
const lastName = ‘Hanks’
const age = 31;
const lastNameLength = lastName.length;
const isComplete = false;
const isCurrentlyActive = true;
const songFileName = ‘Remember the name’;
const yearsDoubled = [‘1984’, ‘1987’, ‘1989’, ‘1991’].map((year) => {
  return year * 2;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描述性名称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任意多个字符。一个好的经验则是将名字限制在3或4个单词。如果需要使用超过4个单词,说明这个函数或方法需要同时执行很多的任务,所以应该简化代码,只使用必要的字符。

3.让一个函数或方法只执行一个任务
当开始编写代码时,使用的函数和方法看起来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几乎可以处理任何事情,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命名。另外,除了编写者,几乎没有人知道函数是用来做什么的以及该如何使用它。有时我就会遇到这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

然后,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每个函数或方法只执行一个任务。这个简单的建议改变了一切,帮助我写出了干净的代码,至少比以前更干净了。从那以后,其他人终于能够理解我的代码了,或者说,他们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花很多时间去读懂代码了,功能和方法也变得更好理解。在相同的输入下,总是能产生相同的输出,而且,命名也变得容易得多。

如果你很难找到函数和方法的描述性名称,或者需要编写冗长的指令以便其他人可以使用,那请考虑这个建议,让每个函数或方法只执行一个任务。如果你的功能和方法看起来像瑞士军刀一样无所不能,那请你执行这个方法,相信我,这种多才多艺不是一种优势。这是一个相当不利的情况,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附注:这种让每一个函数或方法只执行一项任务的做法被称为保持纯函数。这种编码实践来自于函数式编程的概念。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推荐阅读《So You Want to be a Functional Programmer series[4]》。
代码:

// Examples of pure functions
function subtract(x, y) {
    return x - y;
}

function multiply(x, y) {
    return x * y;
}

// Double numbers in an array
function doubleArray(array) {
  return array.map(number => number * 2)
}

4.更容易遵循编码模式
不管多么努力地为变量、函数和方法想出有意义的名字,代码仍然不可能完全清晰易懂,还有一些思路需要进行解释。问题可能不是代码很难理解或使用,相反,其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实现这个函数或方法,或者为什么要以特定的方式创建它。意思是,创建函数或方法的意图还不清楚。

有时可能不得不采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也很难用代码来解释。所以,通过代码注释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向其他人解释为什么写了这个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特定的方式来写,那么其他人就不必猜测这些方法或函数的用途了。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使用注来解释代码后,其他人可能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改进代码。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他们知道问题是什么,以及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些信息,其他人就很难创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他们可能不会去尝试,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去修改创建者自己的想法。

因此,每当自己决定使用一些快速修复或非传统的方法时,要用注释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最好是用一两行注释来解释,而不用别人来猜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注释,而不是解释糟糕的代码。编写无穷无尽的注释将无助于将糟糕的代码转换成干净的代码。如果代码不好,应该通过改进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添加一些如何使用它的说明。编写干净的代码更重要。

5.保持代码风格一致性
当我们有自己喜欢的特定编码方式或风格时,就会在任何地方一直使用它。但在不同的项目中使用不同的编码风格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且也不可能很自然地回到以前的代码,所以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在项目中使用的编码风格。

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一套编码方式,然后在所有的项目中坚持使用。这样的话,回到之前的旧代码会变得更容易。当然,尝试新的编码方式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但是最好是在不同的实验项目或练习上尝试不同的编码风格,而不是在主要项目上进行。

另外,当我们决定做一些试验的时候,就应该尝试多次练习,应该花时间彻底地做好。只有真正确信喜欢这种做法,并且对它感到满意时,才应该去实施它。而且决定这样做的时候,最好应用在所有的项目中。是的,这需要时间,这也会促使我们正确地思考。

6.检查你的代码

这是最后一个技巧。不仅仅是编写干净的代码,还要完成最后的工作,那就是需要维护干净代码。我们应该定期检查代码,并试着改进它。否则,如果不审查和更新我们的旧代码,它很快就会过时,就像我们的设备一样。如果想让代码保持最佳状态,就需要定期更新它们。

对于每天使用的代码,情况也是如此。代码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所有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并保持代码干净。实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定期检查我们的代码。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保持它。对于那些未来不再关心的项目来说,这可能是不必要的,但对其他的来说,维护代码是工作的一部分。

关于编写干净代码的一些想法

今天讨论的这六种做法,可能不是影响最大的,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这些是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最常提到的,这也就是我选择它们的原因。我希望这些实践或技巧能够帮助你开始编写干净的代码。现在,就像所有的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开始。所以,至少选一个技巧,然后试一试。

循序渐进地代码重构

对于如何进行代码重构,一直有着很多种说法。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将重构代码放在backlog里。但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

在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你的代码很干净。

即使有的时候需要小小的绕一下路,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轻松、平稳的添加功能。这个阶段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而且由于我们比较着急,所以即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我们也不会注意到。

然而,随着项目做的时间变长,这些小的问题就会累计起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债务”。其本质,就是并不算特别好的代码,但是这个时候其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但是,随着我们一直添加新功能,这些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绕开他们。

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开发速度会被拖慢。但是为了追求速度,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小心,不久之后,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会像积木一样累计起来,层层叠叠,让我们的开发速度变得更慢。虽然我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没有时间彻底解决它。我们只能继续小心翼翼的绕开它们。

很快,我们会发现半数以上的代码都与那些小问题有交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开发速度。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没法继续绕开它们。

不得不做点事情了。我们必须要进行复杂的代码重构,让我们重新获得干净的代码。你不得不向上级申请时间进行代码重构。其实这种工作方式并不好,我们花时间去填自己以前挖的坑。而且有的时候,公司并没有让你去重构代码的时间。

即使公司给你时间了,你也很难很好的对代码进行重构。要知道,重构代码所需的时间,往往要远高于你的预期。如果这些纷乱的代码是你用了10周写出来的,那么你很难再用10周的时间对它们进行重构。
由此可见,这种代码重构的方式并不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那就是每遇到一个问题,就马上解决它,而不是选择绕过它。完善当前正在使用的代码,那些还没有遇到的问题,就先不要理它。在当前前进的道路上,清除所有障碍,以后你肯定还会再一次走这条路,下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路上不再有障碍。软件开发就是这样。

或许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你多花一点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帮你节省下更多的时间。

在添加新功能的时候,我们就先清理这个功能所需要的代码。花一点时间,用滴水穿石的方法逐渐清理代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代码就会越来越干净,开发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之前所有的技术债务都不见了,所有的坑都被填平了。这种循序渐进的代码重构的好处开始显现,编程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才是代码重构的正确打开方式!

android uses-permission

<!– 访问网络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 写外部存储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 进行网络定位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COARSE_LOCATION”/>
<!– 访问GPS定位–>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FINE_LOCATION”/>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MOCK_LOCATION”/>
<!– 获取运营商信息,用于支持提供运营商信息相关的接口–>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NETWORK_STATE”/>
<!– 访问wifi网络信息,wifi信息可用于进行网络定位–>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WIFI_STATE”/>
<!– 获取wifi的获取权限,wifi信息可用来进行网络定位–>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CHANGE_WIFI_STATE”/>
<!– 唤醒CPU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AKE_LOCK”/>
<!– 控制振动器–>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VIBRATE”/>
<!– 使用摄像头–>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CAMERA”/>
<!– 直接拨打电话–>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CALL_PHONE”/>
<!– 直接发送短信–>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SEND_SMS”/>
<!– 读取手机当前的状态–>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PHONE_STATE”/>
<!– 读取手机通讯录–>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
<!– 写入手机通讯录–>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RITE_CONTACTS”/>
<!– 录音–>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CORD_AUDIO”/>
<!– 闪光灯–>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FLASHLIGHT”/>
<!– 读取低级别的系统日志文件–>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LOGS”/>
<!– 开机启动–>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CEIVE_BOOT_COMPLETED”/>
<!– 蓝牙账户–>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_ADMIN”/>
<!– 蓝牙–>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
<!– 手机必要要有照相机 且能自动对焦–>
<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camera”/> <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camera.autofocus” android:required=”false”/>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DOWNLOAD_WITHOUT_NOTIFICATION”/>

优秀程序员眼中的整洁代码

有多少程序员,就有多少定义。所以我只询问了一些非常知名且经验丰富的程序员。

  Bjarne Stroustrup,C++语言发明者,C++ Programming Language(中译版《C++程序设计语言》)一书作者。

我喜欢优雅和高效的代码。代码逻辑应当直截了当,叫缺陷难以隐藏;尽量减少依赖关系,使之便于维护;依据某种分层战略完善错误处理代码;性能调至最优,省得引诱别人做没规矩的优化,搞出一堆混乱来。整洁的代码只做好一件事。

Bjarne用了“优雅”一词。说得好!我MacBook上的词典提供了如下定义:外表或举止上令人愉悦的优美和雅观;令人愉悦的精致和简单。注意对“愉悦”一词的强调。Bjarne显然认为整洁的代码读起来令人愉悦。读这种代码,就像见到手工精美的音乐盒或者设计精良的汽车一般,让你会心一笑。

Bjarne也提到效率——而且两次提及。这话出自C++发明者之口,或许并不出奇;不过我认为并非是在单纯追求速度。被浪费掉的运算周期并不雅观,并不令人愉悦。留意Bjarne怎么描述那种不雅观的结果。他用了“引诱”这个词。诚哉斯言。糟糕的代码引发混乱!别人修改糟糕的代码时,往往会越改越烂。

务实的Dave Thomas和Andy Hunt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这种情况。他们提到破窗理论4。窗户破损了的建筑让人觉得似乎无人照管。于是别人也再不关心。他们放任窗户继续破损。最终自己也参加破坏活动,在外墙上涂鸦,任垃圾堆积。一扇破损的窗户开辟了大厦走向倾颓的道路。

Bjarne也提到完善错误处理代码。往深处说就是在细节上花心思。敷衍了事的错误处理代码只是程序员忽视细节的一种表现。此外还有内存泄漏,还有竞态条件代码。还有前后不一致的命名方式。结果就是凸现出整洁代码对细节的重视。

Bjarne以“整洁的代码只做好一件事”结束论断。毋庸置疑,软件设计的许多原则最终都会归结为这句警语。有那么多人发表过类似的言论。糟糕的代码想做太多事,它意图混乱、目的含混。整洁的代码力求集中。每个函数、每个类和每个模块都全神贯注于一事,完全不受四周细节的干扰和污染。

  Grady Booch,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中译版《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一书作者。

整洁的代码简单直接。整洁的代码如同优美的散文。整洁的代码从不隐藏设计者的意图,充满了干净利落的抽象和直截了当的控制语句。

Grady的观点与Bjarne的观点有类似之处,但他从可读性的角度来定义。我特别喜欢“整洁的代码如同优美的散文”这种看法。想想你读过的某本好书。回忆一下,那些文字是如何在脑中形成影像!就像是看了场电影,对吧?还不止!你还看到那些人物,听到那些声音,体验到那些喜怒哀乐。

阅读整洁的代码和阅读Lord of the Rings(中译版《指环王》)自然不同。不过,仍有可类比之处。如同一本好的小说般,整洁的代码应当明确地展现出要解决问题的张力。它应当将这种张力推至高潮,以某种显而易见的方案解决问题和张力,使读者发出“啊哈!本当如此!”的感叹。

窃以为Grady所谓“干净利落的抽象”(crisp abstraction),乃是绝妙的矛盾修辞法。毕竟crisp几乎就是“具体”(concrete)的同义词。我MacBook上的词典这样定义crisp一词:果断决绝,就事论事,没有犹豫或不必要的细节。尽管有两种不同的定义,该词还是承载了有力的信息。代码应当讲述事实,不引人猜测。它只该包含必需之物。读者应当感受到我们的果断决绝。

  “老大”Dave Thomas,OTI公司创始人,Eclipse战略教父

整洁的代码应可由作者之外的开发者阅读和增补。它应当有单元测试和验收测试。它使用有意义的命名。它只提供一种而非多种做一件事的途径。它只有尽量少的依赖关系,而且要明确地定义和提供清晰、尽量少的API。代码应通过其字面表达含义,因为不同的语言导致并非所有必需信息均可通过代码自身清晰表达。

Dave老大在可读性上和Grady持相同观点,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Dave断言,整洁的代码便于其他人加以增补。这看似显而易见,但亦不可过分强调。毕竟易读的代码和易修改的代码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Dave将整洁系于测试之上!要在十年之前,这会让人大跌眼镜。但测试驱动开发(Test Driven Development)已在行业中造成了深远影响,成为基础规程之一。Dave说得对。没有测试的代码不干净。不管它有多优雅,不管有多可读、多易理解,微乎测试,其不洁亦可知也。

Dave两次提及“尽量少”。显然,他推崇小块的代码。实际上,从有软件起人们就在反复强调这一点。越小越好。

Dave也提到,代码应在字面上表达其含义。这一观点源自Knuth的“字面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5。结论就是应当用人类可读的方式来写代码。

  Michael Feathers,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中译版《修改代码的艺术》)一书作者。

我可以列出我留意到的整洁代码的所有特点,但其中有一条是根本性的。整洁的代码总是看起来像是某位特别在意它的人写的。几乎没有改进的余地。代码作者什么都想到了,如果你企图改进它,总会回到原点,赞叹某人留给你的代码——全心投入的某人留下的代码。

一言以蔽之:在意。这就是本书的题旨所在。或许该加个副标题,如何在意代码

Michael一针见血。整洁代码就是作者着力照料的代码。有人曾花时间让它保持简单有序。他们适当地关注到了细节。他们在意过。

  Ron Jeffries,Extreme Programming Installed(中译版《极限编程实施》)以及Extreme Programming Adventures in C#(中译版《C#极限编程探险》)作者。

Ron初入行就在战略空军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编写Fortran程序,此后几乎在每种机器上编写过每种语言的代码。他的言论值得咀嚼。

近年来,我开始研究贝克的简单代码规则,差不多也都琢磨透了。简单代码,依其重要顺序:

  • 能通过所有测试;
  • 没有重复代码;
  • 体现系统中的全部设计理念;
  • 包括尽量少的实体,比如类、方法、函数等。

在以上诸项中,我最在意代码重复。如果同一段代码反复出现,就表示某种想法未在代码中得到良好的体现。我尽力去找出到底那是什么,然后再尽力更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我看来,有意义的命名是体现表达力的一种方式,我往往会修改好几次才会定下名字来。借助Eclipse这样的现代编码工具,重命名代价极低,所以我无所顾忌。然而,表达力还不只体现在命名上。我也会检查对象或方法是否想做的事太多。如果对象功能太多,最好是切分为两个或多个对象。如果方法功能太多,我总是使用抽取手段(Extract Method)重构之,从而得到一个能较为清晰地说明自身功能的方法,以及另外数个说明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方法。

消除重复和提高表达力让我在整洁代码方面获益良多,只要铭记这两点,改进脏代码时就会大有不同。不过,我时常关注的另一规则就不太好解释了。

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所有程序都由极为相似的元素构成。例如“在集合中查找某物”。不管是雇员记录数据库还是名-值对哈希表,或者某类条目的数组,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想要从集合中找到某一特定条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把实现手段封装到更抽象的方法或类中。这样做好处多多。

可以先用某种简单的手段,比如哈希表来实现这一功能,由于对搜索功能的引用指向了我那个小小的抽象,就能随需应变,修改实现手段。这样就既能快速前进,又能为未来的修改预留余地。

另外,该集合抽象常常提醒我留意“真正”在发生的事,避免随意实现集合行为,因为我真正需要的不过是某种简单的查找手段。

减少重复代码,提高表达力,提早构建简单抽象。这就是我写整洁代码的方法。

Ron以寥寥数段文字概括了本书的全部内容。不要重复代码,只做一件事,表达力,小规模抽象。该有的都有了。

  Ward Cunningham,Wiki发明者,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的创始人之一,Smalltalk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思想领袖。所有在意代码者的教父。

如果每个例程都让你感到深合己意,那就是整洁代码。如果代码让编程语言看起来像是专为解决那个问题而存在,就可以称之为漂亮的代码。

这种说法很Ward。它教你听了之后就点头,然后继续听下去。如此在理,如此浅显,绝不故作高深。你大概以为此言深合己意吧。再走近点看看。

“……深合己意”。你最近一次看到深合己意的模块是什么时候?模块多半都繁复难解吧?难道没有触犯规则吗?你不是也曾挣扎着想抓住些从整个系统中散落而出的线索,编织进你在读的那个模块吗?你最近一次读到某段代码、并且如同对Ward的说法点头一般对这段代码点头,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Ward期望你不会为整洁代码所震惊。你无需花太多力气。那代码就是深合你意。它明确、简单、有力。每个模块都为下一个模块做好准备。每个模块都告诉你下一个模块会是怎样的。整洁的程序好到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设计者把它做得像一切其他设计般简单。

那Ward有关“美”的说法又如何呢?我们都曾面临语言不是为要解决的问题所设计的困境。但Ward的说法又把球踢回我们这边。他说,漂亮的代码让编程语言像是专为解决那个问题而存在!所以,让语言变得简单的责任就在我们身上了!当心,语言是冥顽不化的!是程序员让语言显得简单。

较早的文章

Copyright © 2024 优大网 浙ICP备13002865号

回到顶部 ↑